请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用户名

* Error message here!

* Error message here!

* Error message here!

* Error message here!

* Error message here!

* Error message here!

综合信息

Information


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2024-04-25

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  “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为跟踪研究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系统梳理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总结推广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中国经验,自2019年起,研究中心已连续3年编制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

近3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治护航、平台治理、社会共治、智慧之治”的“四治”理念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平台与经营者知识产权运用模式不断创新。但《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2021)》(下称“报告”)指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新型问题还在不断出现,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等固有问题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报告建议,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的贯彻与评价工作,研究制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智慧之治的多元技术手段作为范本,积极向全球电子商务平台贡献中国治理经验。

  一、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2021年,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更加规范,多方主体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精准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防治。2021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与《“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对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作出重要部署。电子商务各方主体在《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新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指引下,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电子商务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规范化治理

2021年,一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试点工作,以完善治理规则、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为重点方向,优化治理规则与流程,降低用户与经营者申诉难度,发挥技术优势开展高效精准的知识产权侵权防治,强化治理体系的全面性,回应直播等新型商业模式的需求。

电子商务领域深化社会共治合作

在《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指导下,电子商务平台、权利人、社会公众等电子商务领域社会共治各方,充分发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作用,在线上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过程中,推动平台优化在线咨询、投诉受理、调解等规则和机制。此外,地方政府持续指导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治理问题,北京等地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跨平台联防联控系统,整合共享跨平台数据资源。

持续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展侵权防治

当前,我国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疑似侵权商品的主动防治,将风险防控覆盖店铺注册、商品发布、营销活动、消费者反馈等流程与场景。2021年,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提升技术识别系统精度,完善流媒体侵权实时识别、搜索引流平台机制,并通过技术赋能地理标志产品溯源,助力产业发展。技术与规则的持续性更新、优化,正在成为引领智慧之治的关键。

二、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权利人、社会公众不断加强合作与对话,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正在构建形成。在多方合作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在持续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在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等方面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促进地理标志运用 推动区域品牌发展和价值实现

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知识产权实现助农、扶农,推动农村地区共享经济创新发展成果。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流量优势助力打造区域品牌。帮助推广农村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多渠道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京东通过“奔富计划”,帮助特色农产品开展品牌孵化和市场运营,带动农村3200亿产值,其中江苏宿迁“霸王蟹”销量同比增长近600倍。二是培育共同富裕新平台。通过建立“淘宝村”等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帮助农村地区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的销售渠道。阿里巴巴开展“院士助农”活动,邀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对区域内农产品“代言”,甘肃定西马铃薯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实现品牌升级,获得了市场认可。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品、老字号 与国货商品提供更多品牌运营支持

据统计,2021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中,不少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特色产品成为新的国潮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9%;在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对国货品牌的搜索量超过12亿次。非遗产品、老字号与国货商品成为电子商务消费的新方向,但在品牌运营与价值转化方面存在瓶颈。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构建“产品品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运用+品牌探索”的本土品牌专业化培育、保护、运营与服务体系,帮助本土特色商品在知识产权的加持下,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在天猫平台上,经过原创设计平台转化的老字号品牌销量大幅提升,老字号“张小泉”在平台推出的虚拟代言人“泉叔”吸引了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传统品牌“大白兔”和“美加净”的联名产品推出2秒后即售罄。

关注中小商家的需求 给予创业者发展上的支持

电子商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渠道,发挥着帮助创业者将创意转化为商品并提供创新成果保护的作用。一是服务中小企业商标注册,将已注册商标与平台内商户信息数据化,为商家智能生成规范名称,降低商标与品牌的重名与侵权风险;二是运用区块链与内置水印技术,保护原创视频与直播画面,通过可多方见证数字证据的公信节点,记录数字证据上登记的精确时间;三是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商家模特图拍摄成本高、图片编辑侵权风险大的问题,利用算法技术为中小商家提供差异化的智能模特图,提高经营效率并节省成本。

三、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的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速度较快的阶段,业态呈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复杂性,而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治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新型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例如,短视频直播带货蓬勃发展以来,相关知识产权与责任划分问题仍不明确;新近兴起的第三方鉴别、“评测”平台与账号推广行为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社会共治的新兴力量,相关平台出具的意见已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力,但其中立性也存在争议。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等固有问题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中小商家抵御风险的能力与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各国尚未就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国际规则达成协调一致。

下一步,建议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由粗向细转变,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的贯彻与评价工作。进一步探索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治理新模式、新途径,为标准贯彻提供实践样本,在不同规模平台、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积累标准实施的治理经验,持续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管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跨境治理方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回应跨境电子商务的保护需求,将现有的实践经验细化、固化,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智慧之治的多元技术手段作为范本,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规范,积极为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经验,推动完善兼顾创新激励发展和市场秩序维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本文摘编自《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2021)》